农业百科
农业相关知识科普
休闲农业(休闲农业的概念)时间:2024-11-28 浏览数:410

休闲农业拓宽了农业功能,延长了农业产业链,增加了农民收入,因为其利用农业自然资源、景观资源和农村人文资源,设计加入农业生产、农户生活、传统民俗庆典等环节,将农村体验、生态消费与观光旅游相结合,形成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形态,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较好的经济基础。


一、休闲农业的概念

休闲农业是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具体就是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的一种新型农业,可以深度开发农业资源潜力,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可融合一、二、三产业为一体,是一种关联性、综合性和带动性很强的产业。


二、休闲农业的模式有哪些

1、田园农业旅游模式

以农村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和特色农产品为旅游吸引物,开发农业游、林果游、花卉游、渔业游、牧业游等不同特色的主题旅游活动,满足游客体验农业、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

2、民俗风情旅游模式

以农村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为旅游吸引物,充分突出农耕文化、乡土文化和民俗文化特色,开发农耕展示、民间技艺、时令民俗、节庆活动、民间歌舞等旅游活动,增加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

3、农家乐旅游模式

指农民利用自家庭院、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及周围的田园风光、自然景点,以低廉的价格吸引游客前来吃、住、玩、游、娱、购等旅游活动。

4、村落乡镇旅游模式

以古村镇宅院建筑和新农村格局为旅游吸引物,开发观光旅游。

5、休闲度假旅游模式

依托自然优美的乡野风景、舒适怡人的清新气候、独特的地热温泉、环保生态的绿色空间,结合周围的田园景观和民俗文化,兴建一些休闲、娱乐设施,为游客提供休憩、度假、娱乐、餐饮、健身等服务。

6、科普教育旅游模式

利用农业观光园、农业科技生态园、农业产品展览馆、农业博览园或博物馆,为游客提供了解农业历史、学习农业技术、增长农业知识的旅游活动。

7、回归自然旅游模式

利用农村优美的自然景观、奇异的山水、绿色森林、静荡的湖水、发展观山、赏景、登山、森林浴、滑雪、滑水等旅游活动,让游客感悟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回归大自然。


三、休闲农业发展趋势

1、新农村建设

在工业化城市化的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代的重要任务,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工作的重点,统筹城乡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美好新家园。

2、农业多产化

城市居民休闲形成了乡村旅游的核心结构,包括观光采摘农业、大棚生态餐厅、农家乐、农家大院、民俗村、垂钓鲜食等,在观赏经济作物种植、蔬菜水果消费、家畜消费、饮食住宿接待、民俗文化消费的全面发展的同时,将第三产业引入农村。

3、农村景区化

乡村风采成为旅游的底蕴,以景观概念建设农村,以旅游理念经营农业,以人才观念培养农民,将乡村装饰成旅游度假腹地。乡村民居成为观光体验产品,乡村民居结合当地资源和文化特色,形成产业型、环保型、生态型、文化型、现代型的发展构想。

4、农民多业化

乡村旅游的发展可以让农民以旅游为主业,种植为副业,农民的身份可以从务农转变为农商并举,农民可以独立经营,也可以形成私营企业,吸引农民大力发展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精品农业。

5、资源产品化

将农村生产、生活资料转化为具有观光、体验、休闲价值的旅游产品,并在一定区域内差异化发展,具体有田园农业旅游、民俗风情旅游、农家乐旅游、村乡镇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科普教育旅游等模式。


四、休闲农业条件

1.生态宜人的自然环境

中国很多城市居民都在乡村生活过,他们对乡村优美、宜人、宁静的自然环境有着深厚的感情。面对城市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污染,更加怀念纯美的乡村生活,渴望返璞归真,享受乡村生活的恬静与惬意。

2.独具特色的农业文化

我国有着悠久深厚的农业文化和农耕文明。先进的农业文化伴随着一代代人成长,成为他们童年的珍贵记忆。独具特色的农业文化能够唤起许多有过农村生活经历的人们的回忆,对他们有着较大的吸引力。

3.四通八达的旅游交通

大部分人印象中,乡村地区落后偏僻,交通闭塞,一方面向往乡村休闲生活,一方面又担心交通闭塞,出行不便。因此,四通八达的旅游交通是吸引游客的有力保障。

4.完善便捷的配套设施

发展休闲农业观光旅游,涉及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要关联到众多行业和部门。现代都市人生活压力普遍较大,外出旅游度假尤其注重便捷和享受。完善便捷的配套设施是他们选择休闲农业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参考因素。

服务热线:

0571-86056609

地址:杭州市拱墅区祥园路88号中国(杭州)智慧信息产业园I座11-13楼
邮箱:

Copyright © 2024 蓝月亮正宗免费料.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1409号


浙ICP备090836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