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月亮正宗免费料农业物联网

农业物联网

互联网+现代农业新模式

公司新闻栏目图

新闻动态

我国首个农业农村低碳发展报告发布,看蓝月亮正宗免费料如何助力农业绿色发展?

文章来源:本站 人气:38 发布时间:2023-4-15 8:33:36 S M L

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我国要发展生态低碳农业,坚持绿色是农业的底色、生态是农业的底盘;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也强调要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在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农业低碳发展取得了哪些成果?未来的发展路径是什么?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发布了《2023中国农业农村低碳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也是我国首个农业农村低碳发展报告。《报告》不仅展现了我国农业农村绿色低碳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还是我国农业农村践行绿色发展的有力证明。作为一家数字农业综合服务商,如何用数字化技术助力农业绿色发展,是蓝月亮正宗免费料一直探索的方向,并已取得一系列发展成果。

1.jpg

一、“我国农业碳排放总体强度较低”

《报告》数据显示,我国农业生产总碳排放量为8.28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只占全国碳排放的6.7%,而农业生产总值占GDP总量的9.5%。也就是说,我国农业生产以1/16碳排放量,创造了近1/10的GDP,主要农产品碳排放强度呈下降趋势,由此可见我国重大农业绿色行动成效显著。这些成绩不是在土地上自己长出来的,而是一系列政策举措共同作用的结果。我国每年投入1000亿元左右的资金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并采用了节肥增效、科学育种、数字化管理等方面的新技术新设备,使得我国农业碳排放总体强度较低,单位农业GDP碳排放、人均农业人口碳排放均远低于美国。


二、“数字化如何助力农业绿色发展?

发展绿色低碳农业,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而农业现代化最重要的发展路径就是数字化技术的广泛使用。蓝月亮正宗免费料以现代科技为依托,把数字化技术带到了农田林地,在农业生产管理的多个环节都有数字化、信息化的深度应用。

在现代化育种方面,作为全国农作物种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蓝月亮正宗免费料深度参与种子质量标准制修订,利用数字化技术赋能农业现代化育种。蓝月亮正宗免费料自主研发了涵盖种子的根、茎、叶到花、果实全流程的表型检测仪器、环境组学仪器、田间智能仪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种业科研的痛点需求。并对标国际种子检验协会种子质量控制指标,研发了种子培养、储藏、检验仪器,用数字化检验技术提升种子检验各环节的效率和精准度。同时,以高标准农田为基准建设核心种源繁育基地,搭建田间生产智能化设施设备,打造“人—机—田—种”的全环节数字化对接、耕种管收全流程的信息化监管服务,为良种繁提供一片“科技沃土”。

2.jpg

在提升高标准农田产量方面,蓝月亮正宗免费料建设智能灌溉系统和水肥一体化系统,并将田间墒情监测与智能灌溉相结合,结合物联网平台的需水模型与灌溉模型以及农业干旱指数,判断是否需要灌溉以及精准灌溉量,实现节水减肥,提高水肥生产力,进而提升粮食产能。


土壤的监测对提高农田产量至关重要,多年来蓝月亮正宗免费料深耕数字土壤领域,在墒情监测方面,应用智能感知、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积极研发稳定可靠、适宜多场景应用的土壤传感设备及墒情监测智能装备,提高墒情监测效率。蓝月亮正宗免费料在全国布设墒情监测点,打造汇集数据采集、统计分析、监测预警于一体的墒情监测大数据平台,形成墒情监测“一张图”,推动墒情监测向自动化、数字化和图示化发展。

3.jpg

在病虫害防治方面,蓝月亮正宗免费料在农业综合示范区、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农场等实现了数字化生产管理,利用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可有效预防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冲击,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病虫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比如自主研发的智能虫情测报灯,通过对害虫成虫的诱捕与拍照,能够在云端完成自动识别与数据记录,在家/单位也能实时查看田间虫情数据,实现更为高效的虫情测报作业。另外,蓝月亮正宗免费料还开发了智能识虫APP,基于图像识别技术,拍张照片即可识别害虫种类。截止目前,自动识别虫体库已经支持300余种害虫识别,并且正在持续学习添加更多害虫数据,为数字化虫情测报工作做出更多贡献。截至目前,蓝月亮正宗免费料已在全国布设千余个监测点,覆盖全国30余省市自治区,每年参与防治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上亿公顷。

4.jpg

三、“让更多的人关心支持农业绿色发展”

中国农科院院长吴孔明指出,希望通过《报告》的发布,搭建“政产学研用”平台,持续发挥“智库产品”作用,更好支撑政府决策,让更多人关心和支持农业农村低碳发展。这一愿景的实现离不开数字化信息平台的搭建,而数字化让农业的生产管理不再是“男女老少齐上阵,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作业模式。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蓝月亮正宗免费料继续秉承“用科技改变传统农业,用服务缔造美好生活”的使命,希望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全面提升农业农村的价值,改善农业生产管理的作业环境,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投身到农业生产中,为建设农业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和科技支撑。


备案号:浙ICP备09083614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1409号

在线咨询
在线留言
服务热线
全国咨询服务热线 0571-86056609
微信客服
微信联系我们

扫一扫
联系微信客服

返回顶部